新浪航空讯 (通讯员 文雷 刘培 陈德媛)“该系统的启用将有效提高华北地区航班流量管理整体水平,同时对航空公司节能减排,提升旅客服务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华北空管局局长文学正介绍到。
7月31日零时,由华北空管局与民航某科研所共同研发的华北地区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正式启用,受前日和当日雷雨天气影响,华北空管局将新系统首日运行时间暂定为12小时,截止到中午12时,华北地区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保持了稳定运行,根据数据统计,除首都机场因天气原因保持了日常航班正常率外,天津、河北、北京南苑各机场航班正常率都有明显提升,其中河北石家庄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航班正常率单日增长20%以上分别达到57.14%和51.92%。
据华北空管局项目组人员介绍,华北地区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具有四大亮点:“首先是为航空公司提供更为准确的航班推出时间降低乘客的机舱等待;二是减少飞机的地面滑行时间实现节油减排;三是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减少人为失误提高安全系数;四是有效利用空域资源改变各机场的单独放行模式形成多机场协同决策实现放行效率的最大化”。
“今天的首日运行,我们发现受天气影响部分航空公司未按照系统运行规定补发航班延误报,使系统对航班实际状态的识别再排序造成了阻碍,希望航空公司和机场运行单位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以免资源的浪费造成运行效率的下降”。
华北空管局表示,华北地区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与国外的流量管理系统相比仍然有一段较长的发展历程,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华北地区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还将在今后陆续完善气象、情报数据的引接和应用,实现华北地区飞行计划的统一管理,最终实现与全国流量管理系统以及其它地区空管流量管理的数据交互,在民航局空管局的统一协调部署下,实现全国范围内统一流量管理,提高空管指挥的安全可靠性和航班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最大限度服务航空用户,方便旅客安全顺畅的出行。
相关链接:
新技术应用实现航班放行模式重大突破
华北地区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决策系统集成空管、机场和航空公司三方包括航班飞行计划、放行间隔限制、停机位信息和跑道运行情况等多项基础运行数据,综合考虑华北地区流量情况,通过流量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运行态势的监视、分析和预测,科学计算,合理排序,向航班提供预计起飞时间,并向航空公司建议推出时间。机场和航空公司可根据系统信息平台,适时做好组织旅客登机、地面保障就位等航班保障工作,实现空域和机场地面运行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
目前,航班放行方式主要依靠空管部门相关席位的管制员人工计算,手动排序。空管、机场和航空公司之间仅限于电话协调,信息不够畅通,运行配合度低,容易造成放行间隔的浪费或飞机在地面开车等待时间较长,增加油耗。
资源配置优化实现民航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华北地区流量管理及多机场协同放行系统是一种在管制部门与航空公司、机场之间进行协同管理的解决方案,它强调所有空中交通运输的参与者都掌握相同的态势信息,资源配置运用更加科学、有效。通过系统科学排序,管制员合理安排航班推出开车、滑行和起飞,减少了航班地面等待和空中盘旋的时间,节能减排,帮助航空公司提高经济效益。机场和航空公司根据放行顺序,安排餐食、值机、登机、牵引车等人员和车辆保障工作,配合空管充分利用起飞间隔,加速流量。通过各个环节的共同参与决策保证空管指挥安全顺畅和航空公司、机场的整体利益,实现民航绿色可持续性发展。
信息公开服务旅客努力提升公众满意度
华北地区流量管理及多机场协同放行系统将通过信息平台实时发布天气情况、航班预计起飞时间和顺序,便于航空公司组织乘客有序等待,更好地提供餐食和住宿服务,避免盲目登机,减少乘客在飞机上的等待时间。同时,遇有特殊情况,航空公司能实时了解流量情况,及时向旅客解释延误原因,维护旅客知情权,避免由于长时间不确定等待而引发矛盾的激化。
华北地区流量管理及多机场协同放行系统是华北空管局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统于2011年1月启动,2011年5月至10月完成多机场协调放行功能开发,2012年1月至3月完成四机场协同放行自动模式业务流程验证及与针对航空用户需求的改进工作;2012年4月至6月,完成各终端网络搭建安装、人员培训和系统测试;2012年7月初完成系统功能性升级的同时完成流量系统同北京塔台电子进程单系统更紧密的融合和对接,7月31日正式投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