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争议声中起飞,但国内首架全商务舱客机运营第一周就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昨日,记者从海航独家获悉,截至12月4日,海航全商务舱客机北京-深圳航班共运营7天,飞行20班,平均客座率高达94%,部分航班客座率达到了100%。
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航企,海航分别于11月28日、12月2日引进两架全商务舱客机,成为全球第五家、中国内地首家运营全商务舱客机的航空公司。不过,在今年航空市场颇为低迷之际,这一大胆的尝试起初也引来不小的质疑。
民航专家此前就曾表示,全商务舱航班连国际航空巨头都不敢轻易尝试,其票价虽高,但因为载客量少,所以总体来看,市场风险较大。
对于外界不看好的眼光,海航在全商务舱航班开航前并不愿做过多反驳,事实上,没有数据支持,海航的任何解释都会显得无力。而此次,运营一周的高上座率似乎给了海航足够的信心,该公司甚至已经开始研究如何扩大全商务舱航班的使用范围。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我们会考虑在这条航线上逐步增加全商务舱的航班量,同时在北京-广州航线投放全商务舱航班也会成为公司的考虑重点。”海航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这位负责人还透露,现在海南正逐步走向旅游旺季,海航一直在跟踪海南市场的发展,并且已经在研究未来海南市场客源结构进一步升级之后,全商务舱机型在海南运营的可行性。
眼看海航尝到甜头,其他航企是否会跟风试水此类高端航班呢?对此,南航经济师王疆民分析,海航一向以“敢干”著称,再加上该公司海外投资不断,而国外航空业习惯将两舱(头等舱、商务舱)数据视为衡量航企经营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海航才会成为商务舱航班的“急先锋”。反观国有三大航拓展业务的方式更为谨慎,且近期全球航空业并不太景气,料其他航企短期内不会冒险跟进。
值得注意的是,海航近期确实在出海投资方面斩获颇丰。不久前,海航集团成功将法国第二大航空公司蓝鹰48%股权收入囊中。“海航未来要想与蓝鹰实现业务对接,并得到海外市场的进一步认可,推出全商务舱航班是个不错的选择,对提升品牌形象大有裨益。”王疆民说。不过他也强调,全商务航班在短期内还是宣传作用更大,靠其盈利不太容易。
对于“赔本赚吆喝”的说法,海航则乐观地回应称,“一般来说,每年12月和1月是公务商务客流的传统淡季,相信在淡季结束后,高端公务商务市场的发展足以支撑全商务舱航班的运营”。而这似乎是海航对于全商务航班盈利前景最笃定的一次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