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公布
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十二五”发展路径渐次明晰。
继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十二五”规划发布后,5月24日,《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正式对外公布。
在昨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建交委副主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推进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沈晓苏介绍说,到2015年,上海将形成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实现航运要素和资源集聚;港口、机场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航运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建设要取得新突破。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到201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00万标准箱,继续位居世界港口前列;航空旅客吞吐量达1亿人次等。
为实现上述一目标,上海还提出了8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继续发展国际航运业务、培育和发展航运服务业、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
系统性改善空域容量
昨日,上海机场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最新的《调整上海地区空域结构方案》,2015年前上海市将系统性改善枢纽空域容量。通过积极落实国家《调整上海地区空域结构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海军大场等军用机场与虹桥、浦东机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力争实现“2015年浦东、虹桥机场高峰小时飞行量130架次、60架次”的目标,使客机、货机起降次数和频率进一步提升,构筑起以上海为中心的中枢航线网络。
此外,“十二五”期间,上海将适时进行两大机场场改扩建。包括在浦东机场建设第四、五跑道,满足航空运量和大飞机项目发展需要;加快浦东机场设施改造,满足中枢运营需求;适时维修和改造虹桥机场东跑道及东航站楼设施。
早报记者获悉,东方航空将以上海为母港,“十二五”期间每年运力增长8%~10%。今年将主要增加单通道飞机机型,投入上海、北京南苑和西安、昆明枢纽。在“十二五”末,机型可以简化到10种左右从而降低成本。
而春秋航空则力争2015年把在虹桥的运力增加到30架飞机,浦东达到40架,积极拓展国际航线,开拓东南亚等方向航班,服务于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吉祥航空计划到2015年达到58架飞机,以上海始发至国内和国际的航线网络服务旅客。
推进沪通铁路建设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将进一步推进海铁联运和水水中转,以减轻集装箱运输对公路交通的压力。
据介绍,在全面建成京沪高速铁路后,上海市将推进沪通铁路建设,开展沪乍铁路前期工作。完善上海铁路货运服务体系,结合沪通铁路工程,启动外高桥货场建设,调整既有杨行、张庙站功能;结合城市用地功能的调整,取消杨浦等货运站。
“有路才有车,有航道才能行船。我们要继续加大内河水域开发,打通江浙辐射长三角。”上海市交港局副局长张林表示,“十二五”期间,长湖申线、平申线、大芦线二期都将完工,顺利打通江浙沪内河水域,辐射长三角。此外,上海还将进一步发展海铁联运。
内河水域需要特定的船舶进行运输。对此,张林也表示,欢迎国内外航运公司加入,投资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
“未来,本市通过内河运输的集装箱将占到45%,不少陆空运输都将转到水上。”张林说。
培育本土邮轮产业
昨日,沈晓苏还介绍,“十二五”期末,上海将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国际邮轮母港。
按照规划,到2015年底,力争实现5-8艘邮轮以上海为母港基地,邮轮母港旅客年发送能力达到30万-50万人次,出入境邮轮及邮轮旅客分别实现500艘次、100万-120万人次的规模。
沈晓苏还介绍,去年,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0万标准箱的港口,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排名世界第一。“十二五”期间,服务客运的大型邮轮将全面发展,并有多项入关安检等绿色政策扶持。同时,上海将研究和培育本土的邮轮产业,以邮轮经济推动发展,满足市民需求。
昨日的发布会上,也提到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
沈晓苏认为,伦敦、新加坡等港口城市在海事服务、船舶登记服务、综合物流服务、船员税收政策等方面,比中国拥有更为优惠的产业政策,并依靠传统优势,推动了其航运服务业在全球扩张,这将对上海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此外,如何有效依托国务院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开拓航运中心建设中条块联动、区域合作的最佳途径,都有待深化研究。
因此,上海需要通过“先行先试”突破政策瓶颈,在保持先发优势的同时,为国家层面政策调整提供依据,提高中国航运业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