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Kathmandu Valley
编号: 355-002
相关联接:http://www.niu18.com/whc/sites/121.htm
1979年根遗产遴选标准C (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伟大的亚洲文化的交汇点,在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冈建有七座印度教和佛教的纪念馆,还有三处王室的宫殿和住宅区,这些足以证明尼泊尔人的艺术水平很高。在130座纪念馆中包括朝圣中心,寺庙,圣祠,洗浴场所和公园——所有这些朝圣之地都由宗教团体建成。
简介:
加德满都谷地座落在印度与西藏之间,位于举世瞩目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海拔1500米处,是尼泊尔的心脏。巴格马蒂河及其支流穿过谷地(另一资料:位于巴格马提河和彼杰斯马丁河的肥沃盆地间),它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25千米。在其周围已经发现了许多遗址,包括巴德冈(有资料译为“帕德冈”)、帕坦和加德满都接见厅(城市广场),斯瓦亚姆布(Swayambu)与博德纳特佛教圣庙,和伯舒伯蒂与钱古·纳拉扬(Changu Narayan)印度神庙。主要有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和帕坦、巴德冈三座城市。
加德满都城现为尼泊尔的首都。面积50余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732年。原名“康提普尔”,意思是“光明之城”。历史上曾经是皇家首都与宗教中心。公元12世纪,李查维王朝国王用一颗独木建造了—座塔庙,成为城市的中心。以后城市围绕着塔庙扩建。到1593年,这里更名为“加德满都”,意思是“独木庙”。加德满都是连接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因此,印度教、佛教、喇嘛教三教汇聚于此,城内修建有大量的寺庙和佛塔。寺庙有2700多座,形成了寺庙多于住宅、佛像多于居民的独特景观,有“寺庙之城”的称号。
加德满都城内的斯瓦扬布佛塔(位于加德满都城西)有2500年的历史,是典型的佛塔建筑代表。塔的基座有5层,每一层形状不同,象征着“地、风、水、火”和“生命精华”。基座之上是13层镏金尖塔,象征知识的13个层次。金色宝顶高耸人云,塔顶伞盖象征着“涅檠”的境界。佛塔周围建有方形坛和众多的小祭台。加德满都城因众多的寺庙和佛像而闻名于世,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精美建筑。
尼泊尔著名的古城帕坦也位于这个谷地上。帕坦位于加德满都城以南5千米处,约建于公元298年。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城市。也是古代加德满都谷地的商业中心。整座城市是按照佛教经轮形状设计的,以皇宫为中心向着四方的佛塔呈放射状分布。城市正中有一座覆钵式佛塔,国王居住的故宫建于城内,内有精美的浴室和华丽的宫殿。城内有136座寺庙,还有55座泥瓦多重屋顶庙宇,有“精致艺术之都”之称。
巴德岗又名“巴克塔普尔”,梵文意思为“信仰者之城”。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12千米处。始建于公元389年。公元13世纪,马拉王朝在这里定都,直到1768年,这里都是尼泊尔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世纪尼泊尔艺术和建筑的发源地。市中心广场中央的“五十五窗宫”是马拉王朝的故宫。广场一侧还有著名的尼亚塔波拉塔(见附图),建在石砌的5层台阶上,又称“五层塔”。巴德岗最著名的名胜是黄金门,建于1753年。大门的镀铜门柜上雕刻着许多神灵。镀金屋顶以大象和狮子为装饰。盖在黄金大门上边。此门是整个加德满都谷地最杰出的艺术品。
1973年由中国援建的普里斯维公路的通车使得这个河谷地区日渐繁荣,这里已成为尼泊尔著名的旅游区。
昌古·那罗衍金翅鸟庙坐落在加德满都谷地东端的一座小山顶上。主建筑为两层金顶,庙内遍布着许多精美的木雕和石刻,其中以公元5世纪雕刻的那罗衍的人狮雕像和半人半鸟的金翅鸟雕像最为有名。
公元一世纪,印度的佛教,然后是印度教的教规,在尼泊尔广泛传播。从这时起,建筑与城市规划就与宗教不可分离。在马拉王朝统治下,尼泊尔的建筑在11世纪就非常杰出。它首先在加德满都谷地发展,然后在帕德冈、帕坦和加德满都城。14世纪初,尼泊尔被分裂而且帕德冈和帕坦是敌对的。国家屈从过许多侵略,包括1349年来自孟加拉的穆斯林。1380到1395年间在马拉王朝统治下重新统一,15世纪是尼泊尔的黄金时代;帕德冈、帕坦和加德满都在这个繁荣时期很兴旺。在16世纪初,这三个城市是三个王国的首都。一系列无结果的战争相继发生。在1768年,来自廓尔喀的拉杰普特人征服了国家,最后在1947年恢复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