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开发擂台上演起了“拆旧”和“仿古”的大戏:昆明市晋宁县总投资220亿元的“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破土动工,宣称要用3年时间“再造一个古滇国”;山西大同已启动“回到明朝”古城修复工程,城墙修复工程即将收尾;河南开封拟斥资千亿重造“汴京盛景”……
近几年来政府裹挟着文化大旗倾力扶持的古城景区里,过度商业化却正在大行其道:与真实纳西族人无关或变异了的丽江古城;商业气息泛滥、污染严重的凤凰古城;“万山猪蹄”满镇飘腻的周庄古镇。
“过度商业化使古城传统文化和民族特点消失,这个代价是谁也无法承受的。”云南大学人类学博士马羽中炜提醒。
古城变洋场
“现在的国内旅游线路中,丽江古城、凤凰古城等古城景点仍然火爆,但去过的游客都反映在古城中看不到当地人的生活,感受不到古城独特的民俗文化,反而充斥着现代商业气息。”神舟国旅导游义西然告诉本报记者,“星罗棋布的商铺、招摇的广告牌、刺耳的高音喇叭的确让游客和古城景区都颇为尴尬。”
据本报记者了解,丽江古城,现总面积有3.8平方公里,其中大研古城占地2.6平方公里。城内集结着大量商铺,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拥有古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放的《风景名胜区准营证的合法经营者》(下简称《准营证》为1399户,尚没有《准营证》但经营着的商户总数为1500户。其中包括近150户客栈。
这些店铺均分布在古城内不足0.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以此面积计算商铺密度,每千平方米的店铺数是2.5个,而临街区的面积在每千平方米的古城中,几乎只是占到二十分之一,因此在每千平方米的临街区内店铺数为50家。
另外,古城的主要街道和巷道的长度共计2万米,绝大多数是两面都可以做店铺的,除去大门、桥梁、路口等设施处,可以做店铺的长度为5970米。在5970米的可设店铺路段上,分布有1350家店铺(客栈不设店铺,从大门出入,已在减去的部分中),可以计算得出平均每4.22米即有一个店铺,而店铺的门面宽度刚好与这个长度相差不大,也就是在已开发的核心区内,几乎所有的街道、巷道两边都已经是店铺。
“对于旅游景区而言,这已是毫无疑问的过度商业化。”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丽江古城仅仅是一个典型,过度商业化已是国内古城旅游景区的通病。
盲目开发无序规划
“过度商业化使古城丧失了昔日的宁静和古朴。”马羽中炜告诉本报记者,过度商业化使古城传统文化和民族特点消失,这个代价是谁也无法承受的。反之,古城去商业化后,保存的东西越完整和古朴,就越具有吸引力,古城的品牌效应,可以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古城的建设和保护。
然而,失去了本真的古城,由于景区开发者和管理者的盲目和短视而陷入了过度商业化的厄运。
对凤凰古城颇有研究的阮仪三说,在凤凰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景区管理层对古城发展和居民搬迁等工作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组织,没有对本地居民形成良好的引导,致使大量当地居民为经济利益而将自家房屋出租给外来人员进行经营,最终破坏了古城的文化气息。
“长期利益让位于短期利益,是凤凰古城旅游的一个顽疾,作为一个‘边城’,凤凰本无很强的经济实力,为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凤凰县政府在旅游景点经营权上频繁引入私人资本,而投资方为收回投资,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景区长远利益。”阮仪三指出,以黄丝桥古城开发为例,公司主张古城的居民必须搬迁,由公司另行招聘人员进行古城风俗展示,以突出古城的观赏性与旅游价值。而古城的生命在于古城居民的真实生活,以及人们真实生活所附带的鲜活的历史文化民俗,而不是由公司布置出来的舞台文化。可以预见,在景区经营权转让后,原生态的文化与真实的古城生活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却是为旅游收益而设的商业化、庸俗化演出缺乏真实性的古城旅游,长此以往终有一天会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