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国际航班查询 > 国际航班常识 > 飞机常识 > 内容
最新优惠机票
最新资讯More>>
航班常识More>>
巡航阶段能否进行有控制的小憩
【字号:

 

  对于长时间处在巡航阶段容易打瞌睡的问题,笔者曾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许多飞行员,或多或少都有这方面的体会:当瞌睡袭来的时候,有控制的小憩(短时打盹)是最明智的一种选择。一味地头悬梁,锥刺股,效果未必好。长途司机在行驶两小时左右以后,就要在休息区停车并走走。而对于没有休息区的单套机组,当某位机组成员困意袭来的时候,理性的做法是想办法硬撑还是有控制的小憩呢?

  飞行中的小憩,是个颇有争议的敏感话题。即使飞行机组严格遵循规章,不超时执勤,不超时飞行,但每个人睡眠功能的差异非常大,多数人能够做到全程精神抖擞,但也不可避免会有极少数人存在打瞌睡的情况。有人将有控制的小憩与常人眼中的打瞌睡混为一谈,理由是飞行安全人命关天,飞行员驾驶飞机居然还敢睡觉?实际上,这里所讲的小憩,是说在非飞行关键阶段比如巡航期间,对于2人及以上的多人制机组,当某位机组成员进入了不可抗拒的生理性瞌睡极点状态时,与其硬撑,倒不如顺势而为,安排其进行有控制的几分钟小憩。

  国际民航对有控制的小憩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专家认为,小憩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夜睡眠的缩影,经常习惯小憩的人,恢复作用比较大。一次小憩过后,飞行员可以清醒地工作一两个小时。对于长途飞行的机组来说,飞前小憩也是大有好处的。美国宇航局有研究报告指出,按特定时间进行小憩,有助于改善长途飞行机组的疲劳状况。美国联邦航空局认可了这一观点,并为其提供便利,在某些航空公司的帮助下进行深入研究,以验证在实际飞行中小憩的作用。

  因此,当个别飞行机组成员在飞行非关键阶段遭遇飞行疲劳极点时,笔者提倡将有控制、有计划、有程序的小憩(几分钟的打盹)作为缓解飞行疲劳的不得已的安全非常措施。但是,笔者坚决反对那种不分阶段、不论场合、不讲控制的呼呼大睡,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对于有控制的小憩,笔者认为,主要适用于只有一套机组的中短程航线上(没有专门的睡觉休息区)。航空公司运行手册至少应该明确小憩概念、实施条件、时间长短、控制程序(即机组间职责转移与分工,对于2人制机组,可拟请乘务长进驾驶舱;对于3人制机组,另外2位飞行机组成员应重新分工主飞飞行员和监控飞行员的职责)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处置程序。

  虽然目前飞行规章对此还相当谨慎,并未放开,但有控制的小憩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凡是涉及飞行安全的问题,都不能回避,都不能设置学术禁区,都必须深入研究探讨,摸清其规律;凡有利于提高飞行安全绩效的实践和措施,都要敢于吸纳,与时俱进。对于巡航时的飞行疲劳问题,有控制的小憩到了应该摆在桌面上正视的时候了。